|
|
|
|
|
|
|
|
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基地主要成员牵头获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并主持研究工作,把握国家“走出去”的政策导向,关注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多种需求,整合多维资源,共推江苏“政产学研金”国际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立以来,基地先后承担了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暨江苏省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区域自由贸易港建设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苏推进与上海自由贸易区合作对接研究”以及“‘十三五’江苏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科研项目。基地还组织专家开展了自由选题研究,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的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研究”,“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方向课题的研究。
1、三方首席专家履职情况
三方首席专家自基地成立以来,对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长远的规划和建议。在科研项目工作开展上,从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报告撰写到项目结题的各个关键环节上,三方首席专家均从产、学、研的不同角度,高屋建瓴,提出了重要建议和指导。
2、有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研究基地构建了一支专业化、国际化、多样化的学术团队,主要研究团队现有12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名,高级经济师1名,讲师3名。成员学科互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具有坚实的专业化知识基础,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相关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成员大多具有海外经历,对国内企业海外发展和国际环境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基地队伍中不仅包括具有深厚理论研究功底的学者,也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这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增加了所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配备专职行政、学术人员
为保障基地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地配备专职行政人员一名,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事项。在学术人员中,基地主任1名,基地首席专家3名,基地执行主任1名,副主任3名,基地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分别负责相关的研究事项并进行相互协作。
4、人才队伍培养规划
为了增加基地的活力并保障基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除了现有的学术团队成员外,基地近年来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也逐步重视,尤其是对具有专业的企业国际化研究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的培养,包括对优秀的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升规划。不同层次的研究人员根据其在国际化研究方面的不同研究方向,让其参与到基地项目的研究和讨论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企业国际化相关方向的研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提升整个基地人才队伍的实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恒杰,男,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河海大学大阳城集团72138官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2018)、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2018)、“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由中信所遴选和发布)。担任《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SCI,影响因子:1.637)副主编(2018.12 —)负责处理决策分析方向的稿件。担任《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等20余个国际SSCI/SCI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201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8-)、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2项(2017-2019,2020-)。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研究方向为管理决策分析、群体共识过程、社会网络决策分析、可靠性管理、冲突分析等。 |
田鸣,男,管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科研工作,累计发表著作3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被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收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等7项课题,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等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10多项。 |